香港仔漁船的演變

香港仔漁船的演變


導言

香港仔的漁船可按作業方式和造船方式分類。主要作業有單拖、雙拖、蝦艇、釣艇、刺網、罟仔(圍網)等,前三種屬拖網船,以單拖和雙拖的魚穫量最高。今天避風塘已不見帆船,最常見是機動的木殼和玻璃纖維漁船。隨着漁民往南中國海的深水區域發展,近年開始出現鐵殼漁船。下面列出各個時期香港仔的主流漁船類別。

1. 1930s-1950s 手釣

大魚上釣好開心、好自豪

漁民故事: 羅金樹 (男,1947年生,流刺網、排釣)

2. 1930s-1050s 圍網

捕魚原理: 開小艇、放圍網、敲水舂

漁民故事: 張碧儀 (女,1960年生,流刺網、雙拖)

3. 1950s-1960s 排釣

排釣的操作原理和工具

漁民故事: 黎木金 (男,1927年生,排釣。)

4. 1960s-1970s 刺網

岸邊「打網仔」捕魚

漁民故事: 黃添妹 (女,1952年生,流刺網。)

5. 1970s-1980s 蝦艇

蝦艇的作息時間表由夜晚計起

漁民故事: 陳國華 (男,1963年生,蝦艇。)

6. 1980s-1990s 單拖

勤力和信息是轉營單拖成功的關鍵

漁民故事: 鍾容波 (男,1964年生,蝦艇、單拖。)

7. 1990s-2000s 雙拖

收魚船出現後雙拖每隔幾個月才回港

漁民故事: 梁文輝 (男,1954年生,蝦艇、雙拖。)